烈士後代來郴找尋父輩足跡



王繼濤(中)一行在龍廣洞

如今的龍廣洞

□ 記者 劉娟麗 文/圖

11月17日,北湖區石蓋塘鎮龍廣洞瑤族村裡來瞭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曾經在龍廣洞戰鬥過的兩任湘南特委書記王濤烈士的兒子王繼濤夫婦和其他革命烈士的後代。作為王濤烈士唯一幸存的兒子王繼濤,現已77歲,退休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軍事學術研究所師職研究員,大校軍銜,他此行特意來到郴州追尋父親的革命足跡,緬懷和父親共同戰鬥過的革命先烈。

紅色蘇區龍廣洞定量填充機

龍廣洞村原隸屬郴縣江口鄉,1995年1月撤市設區時,從原郴縣析出,隨鄉並入北湖區,2012年5月因撤鄉並鎮而並入石蓋塘鎮。龍廣洞位於郴州西南山區,海拔1300多米,位於七姊石自然風景區下,那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開展遊擊戰的好地方,因此被建成為革命蘇區。

據龍廣洞村支書彭建新介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湘南特委有兩個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即東邊的瑤嶺和西邊的龍廣洞。在大革命時期,龍廣洞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和共產黨組織。早在1926年3月,龍廣洞就成立瞭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1926年7月,該村就有王昔祥、王振鈞、袁均咸三人加入黨組織,從而有瞭領導群眾運動的骨幹力量。1927年冬,中共湘南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在龍廣洞建立暴動隊、赤衛隊。1928年3月,郴縣縣委書記夏明震在 反白事件 中犧牲,之後,湘南特委決定由陳毅兼任郴縣縣委書記,並調整瞭縣委領導成員,派谷子元(化名郭堅如)帶領工作組到龍廣洞發動群眾,開展 插標分田 運動。1933年3月,湘南特委和郴縣縣委決定建立以龍廣洞為中心的紅色蘇區,隨後湘南特委、郴縣縣委遷入瞭龍廣洞,並建立郴縣龍廣洞蘇維埃政府。

龍廣洞蘇區面積達100平方公裡,是井岡山蘇區和湘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和抗日的勝利發揮瞭重要作用,為開辟、建設和保衛蘇區作出瞭巨大貢獻和犧牲。 彭建新說,據統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龍廣洞已查明的革命烈士有23人,被殺害的革命群眾數百人。

王濤烈士曾冷凍食品機械在龍廣洞戰鬥

王濤(1908年3月-1941年9月),湖南省江華縣沱江鎮人,1925年加入共產黨,1927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任共青團廣東省東江特委書記兼紅軍學校教育長、代理校長。1930年春,他受中共兩廣省委的派遣,以特派員身份,幫助中共湘南工作委員會進行整頓工作,將中共湘南工委改建為中共湘南特委。由尹子韶任書記。1931年8月,根據兩廣省委的指示,在湘南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他擔任改組後的特委書記。王濤領導有力、機智靈活、工作有方,深受湘南群眾的愛戴,群眾都親切地稱他 王特委 。

1933年秋,湘南特委遷入龍廣洞蘇區,領導人民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王濤在龍廣洞戰鬥瞭一年多,在那裡留下瞭深深的印跡。如今,湘南特委機關駐紮過的老房子雖已倒塌,但遺址還在,老房子剩下一堵用石頭砌築的墻體還堅強地挺立在村裡,好像一位中瞭彈仍頑強不倒的烈士,在向後人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悲壯故事。

1934年深秋,王濤離開湘南隨紅軍長征,後到達陜北。1938年1月,他又回到南方工作,擔任新四軍駐郴州通訊處主任。不久,中共湘南特委改組,他再次擔任特委書記。1940年底,王濤調到中共閩西特委擔任特委書記,在駐地福建龍巖縣後田山上工作。1941年9月21日,由於叛徒告密,在龍巖十八灣遭敵伏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3歲。

王濤兩次來郴州擔任湘南特委書記,兩次都是在郴州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革命鬥爭陷入低谷的艱難時期擔此重任,在他的堅強領導下,郴州的地下黨網絡得到瞭很好的恢復,武裝隊伍也得到瞭有力的壯大,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信仰的革命領導人,是龍廣洞乃至郴州人民都應該銘記的革命先烈。 陪同講解的我市文史專傢劉專可說。

郴州之行彌補瞭我對父親這段經歷瞭解的空白

王濤長征到達陜北後,1937年在延安與陜甘寧邊區婦聯組織部部長張子芳結婚。據王繼濤介紹,王濤夫婦結婚才一個多月,王濤就奉命回到湖南、郴州,整編遊擊隊為新四軍。不久,張子芳也追隨丈夫來到瞭郴州。王濤夫婦先後生下三個兒子,但因為條件艱苦米漢堡成型機、環境惡劣,大兒子和小兒子都夭折瞭,隻剩下唯一的二兒子。

1940年5月,王濤調往桂林八路軍辦事處,準備轉赴延安。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阻撓,他在桂林滯留半年之久。 也就是在桂林期間,王濤夫婦生下瞭他們的二兒子,取名桂生,即後來的王繼濤。這個在戰爭年代送給老鄉撫養的唯一幸存的兒子,在新中國成立後幾經周折終於回到瞭母親張子芳身邊。中學畢業後,王繼濤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瞭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為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繼承著父輩未竟的事業,成長為一名海軍大校。

如今,已步入古稀的王繼濤老人身體還比較硬朗,他和夫人孫孝民在龍廣洞一邊聽介紹一邊尋覓父親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痕跡,隨後,望著四周高聳的青山,感慨地說: 父親在郴州工作時,我還未出生,因此父親在郴州的這段歷史一直在我腦海中是片空白,今天來這裡補上瞭這個空白,實在很高興。

我母親雖然是陜北人,但她和父親一起在郴州工作瞭兩年多,對郴州的感情很深。 王繼濤老人介紹,母親張子芳今年已經103歲瞭,依然還能回憶起在郴州的一些往事來。
arrow
arrow

    gue208we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